当下,多个国家在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超前布局。据统计,全球目前有45个国家的451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课程,其中,英、美、德、日4国高校占比达50%以上。这4个国家探索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,拥有一些共性举措和普遍经验。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上强调跨学科。美国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坚持走“三维知识融合”的阶梯化推进道路,首先是“基础知识、专业知识、跨学科知识”的三维融合,其次是课程学习的阶梯化推进;英国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普遍采用“二维并举”路径,其一是“宽口径+跨学科”的专业设置路径,其二是“理论+实践”的课程设计路径。二是探索与本国实践相符的多主体协同模式。英国强调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,着力贯通企业与高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链条;日本强调打造“协作网络”,通过政府、产业界、学术界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,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。三是保障人工智能领域的经费支持。德国在新修订的人工智能战略中提出,到2025年,将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资助总额从30亿欧元提升至50亿欧元,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每年亦可从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获得1100万欧元的专项资金支持;自2018年起,日本文部科学省投入6亿日元资金,选定北海道大学、东京大学等6所大学作为试点,建立数理和数据科学教育中心。(摘编自《中国教育报》)